蛲虫病是指肠道被蛲虫感染,临床特征为肛周瘙痒。蛲虫病是热带地区小儿最常见的寄生虫侵染,一般小儿的感染率至少为20%,被教养所收容小儿的感染率高达100%。
小儿蛲虫病发病机制:
蛲虫病传染通常是由于手指将虫卵从肛门周围污染到衣服,床单,家具,地毯,玩具等物品上,而后其他人接触这些污染物,将虫卵带入口腔被吞咽。空气尘埃中的虫卵可被吸入然后被吞咽。蛲虫病也可通过手指将虫卵从肛周直接带入口腔而发生重复感染(自身感染)。
蛲虫在小肠下段经过2~6周发育成熟。雌虫常于夜间移行至肛门周围,将虫卵产至皮肤皱褶处,雌虫移行和虫卵附着的粘性胶状物质能引起瘙痒。污染物中的虫卵在室温下存活可长达3周,虫卵被迅速孵化成幼虫,移行至直肠和小肠下段,即为逆行感染。